補習-黃西:從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喜劇之星


編者按:美國《僑報周刊》日前刊發了美國知名華裔喜劇明星黃西的專題報道,講述了他從一名生化博士留學生到美國喜劇新星的“星路歷程”。

 

文章摘錄如下:

說起黃西(Joe Wong),就不能不提CBS的“大衛萊特曼秀”(The David Letterman Show)。這個號稱美國深夜節目收視之冠的秀,成就了黃西,使他一躍成為當下全美最炙手可熱的喜劇新星(stand up comedian)之一。

2009年4月17日晚間,美國人驚異地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華人面孔出現在萊特曼秀場上,他氣質安靜、身材不高、表情略顯呆板、動作拘謹、戴著眼鏡,一張口就是典型的中國式英語(Chinglish),符合所有人關于以留學生背景來美的中國移民的刻板印象。然后,他貌似怯怯地揮揮手,張口一句:“大家好,我是愛爾蘭人。”全場哄堂大笑,萊特曼也合不攏嘴。這一句開門紅,讓觀眾一下子接受了黃西,也開啟了他成為全美知名單口相聲演員的光明道路。

不到6分鐘的演出,黃西不露聲色地一個包袱接一個地抖,全場笑聲、掌聲不絕于耳,一波高過一波,氣氛異常熱烈,讓見怪不怪的萊特曼也忍不住在演出結束后走上前臺和黃西一再握手,當著攝像機和觀眾再三表示祝賀。而該演出的視頻在Youtube上目前已有48萬多次的點擊率。

從那以后,黃西的演出邀約不斷,幾乎每周都有美國和中國媒體的采訪。他陸續上了2次著名的“艾倫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并獲得成功,在舊金山的“抖包袱”俱樂部(The Punch Line)一口氣講了1個小時的笑話,他還代表艾倫去洛杉磯“音樂頒獎典禮”采訪并逗樂紅毯明星。2月15日中國春節期間,黃西將再次參加“大衛萊特曼秀”的錄制,節目預定在19日播出。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應華盛頓“電臺電視記者協會”(The Radio Television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的邀請,黃西在該協會今年3月的年會上,作為唯一受邀的諧星為奧巴馬總統和全國的媒體代表們表演笑話。黃西無疑已經成為了主流媒體的寵兒,傾倒全美國的喜劇明星。

 

 

雪天初見

1月18日馬丁路德金日,美中藥協(SAPA)續任會長李和在Stoneham鎮Kyotoya日本餐館做東,邀請黃西一家午餐,以感謝黃西接受了2月6日SAPA新年晚會的表演邀請。此外還有牽線搭橋的SAPA干事、黃西在吉林大學時的師兄孫天宵一家,和記者。

因為大雪初霽,除了東主,記者和孫天宵一家都較約定時間晚些來到餐館,家住阿靈頓的黃西也打來電話,表示剛除完車道上的雪,馬上趕到。閑聊片刻,黃西抱著兒子進來了,身后是他嬌小漂亮的太太金妍。之前看Youtube,已經習慣了他有腔有調的中國式英語,所以第一次聽他說普通話還是感覺很新鮮。他的聲音有著東北男人的厚重,他的笑容也平和親切,他有問必答,但很少主動挑起話題,更沒有用調侃時的常用句“黃瓜的黃,西瓜的西”介紹自己,他看上去就是個忠厚本分的華人青年學者。他們一家三口,包括只有2歲半的兒子靜靜,都出人意料地沉靜安然,用同桌朋友的話來形容,就是“有些內向”。坐在黃西身邊聊天的我,很難把他和舞臺上那個滔滔不絕說段子、笑翻自命幽默的美國人的喜劇演員聯系在一起。

但畢竟他就是黃西,席間我們聊起演出中的一些見聞趣事。譬如作為一個喜劇演員能上萊特曼秀就如同一個演員獲得奧斯卡,所以受邀上節目的都不吝重金為自己置辦服裝,演出后還供起來留作紀念,而黃西自己當然也極度重視,“不過我的西服只花了一千元,也是只穿這一次。”再譬如萊特曼秀錄制現場的溫度常年都是55華氏度,因為萊特曼相信,在這個溫度下,觀眾笑得最開。

毫無疑問,這是個幸福的男人,和妻子相愛甚篤,每有新菜上來,便下意識地先給太太夾一點,偶爾也很自然地為坐在右邊的剛認識的我夾菜,服務意識自覺且強烈。雖然白天要去公司上班,晚上還要去各個俱樂部表演,并且演出邀約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但黃西還是堅持每天早起送兒子去幼兒園,下班接兒子回家,然后做晚飯等著從事金融工作、下班較晚的太太回家。用金妍的話來講就是,雖然現在黃西越來越忙碌,但他們的家庭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夫妻倆互相體諒,努力延續著幸福的日子,并且讓它越過越好。

席間,孫家的姐妹花遞上打印好的黃西的照片,請逗死她們的黃西叔叔簽名。在師兄師姐(孫太太亦是同校師姐)的注視下,黃西略帶羞澀地嘿嘿笑著問孩子們的名字,然后認認真真地寫上祝福的話語并簽上自己的名字。對于別人的贊譽,黃西并不會故作謙虛地客套兩句,而談到一些中文媒體的報道講他“其貌不揚”什么的,倒有些不以為然,可見自我感覺還是相當良好的。

席間,孫天宵還趁著高興向金妍“揭露”了黃西不為人知的往事:據說師兄弟一個在北大、一個在中科院讀研的時候,黃西看見北大美女心動不已,請師兄幫忙做媒,師兄問“你有什么優點?”,答“很多”,師兄又問“你有哪些缺點?”答“只有一個,花心。”嚇得師兄不敢造次。一段回憶,說得大家哈哈大笑,黃西也供認不諱。

成名之前  

黃西一戰成名后,其個人信息迅速在網絡上傳開,互動百科、維基百科等大型信息網站上都有了他的詳細介紹。此外,對黃西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登陸他的個人網站joewongcomedy.com查詢他的演出信息。黃西最近的一次演出將于情人節和中國新年之前的2月12日和13日在波士頓老牌的切爾斯喜劇俱樂部(Cheers Comedy Club)舉行。

94年黃西來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攻讀生化博士學位,開始近身體驗美式幽默,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嘗試著寫作并發表了一些笑話,把留學生都普遍經歷卻很少對主流社會表達的可笑的、可悲的、可嘆的故事用幽默的、自嘲的、諷刺的、發人深省的方式傳遞出來。

2000年,黃西在麻州劍橋市一家生物制藥公司找到工作,從事癌癥研究。業余時間里,黃西開始追求一個很有吸引力又很遙遠的夢——成為一名喜劇演員。“學術界從來都不缺中國人,但喜劇界還沒有來自中國第一代移民的聲音”——這已成為黃西的名言。他先是參加了一個“笑話寫作培訓班”,接觸到波城的喜劇圈。然后他收集笑料,不輟創作,終于在2002得到一個在俱樂部登臺的機會。第一次表演的5分鐘,他有點緊張,語速極快,加上嚴重的口音,讓臺下不知所云。然而他不斷總結提高,終于在03年打入波士頓國際喜劇節的決賽。

這個國家每晚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各個俱樂部、酒吧、劇場里講笑話,但能持續3、5年的卻很少,黃西也有過挫折和低谷,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慢慢地他以獨特的風格獲得了觀眾的肯定和歡迎,在大波士頓地區站住了腳跟。從事喜劇演出的3年后,也就是2005年,黃西終于等來了生命中的貴人。

那一年,萊特曼秀的星探Eddie Brill觀看了黃西的演出,認為其是可造之材,于是讓黃西給他寄了一些個人資料和演出錄像,之后便杳無音信。又是一個3年,黃西還堅持在演出臺上,為觀眾說著自己作為一個移民、丈夫、父親的趣事和發現,而Brill于2008年再次出現,這一次他認為黃西上萊特曼秀的時機已然成熟。在Brill的指導下,黃西把精選出來的幾個笑話進行一定的排序,使之更有節奏感。于是,便有了2009年4月17日黃西在萊特曼秀場上一鳴驚人、笑倒眾生的表現。

回首在演藝道路上曾經走過的7年時光,黃西表示沒有訣竅和捷徑可言,惟有勤奮創作、努力堅持。多年來,他保持著隨手記錄趣事和靈感的習慣,即時創作。他向記者引用著名諧星Jerry Seinfeld的話:十個笑話里頭能有一個讓觀眾發笑,就算成功了。而黃西自己多年來也積攢了百來個成功笑話,可見其創作之豐。多年的演出經驗也讓他能夠在關鍵時刻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地走上萊特曼的舞臺,“那次倒不是很緊張,因為有把握能夠順利講完。”

黃氏幽默

很多人認為黃西在抖包袱之間長時間的停頓和無辜的表情是一種精心安排的喜劇效果。他表示,這與現場的氣氛有關,有的人一聽就明白意思,張口便笑,有的人要一段時間反應過來,然后也嘿嘿大笑。

看過黃西表演錄像的都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風格。黃西式的幽默沒有手舞足蹈的大幅動作、沒有直眉瞪眼的夸張表情,沒有道具,可以說沒有任何形式,黃氏幽默的精髓在于內容。亞裔移民的真實奮斗、心路歷程、以及所面對的困境和歧視,是不為主流社會所熟知或關注的。而現在,這些永遠存在卻得不到重視的點點滴滴通過黃西的挖掘、收集、整理、創作,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吸引了美國民眾的眼球,激發了他們想了解的興趣。

幽默是需要有自嘲的勇氣和能力的。黃西的段子里到處都是自嘲,但這不是自輕自賤以達到討好聽眾的手段。自嘲是一種成熟的標志。黃西引用黑人諧星的歷程來證明自己的想法。“黑人把受到的歧視編成段子,使得主流社會了解他們的遭遇和內心想法,從而得到同情和更為公正的對待。”

作為一個高智商、高學歷的喜劇演員,黃西的包袱抖得非常有智慧,有點腦筋急轉彎的意思。譬如移民考試中問誰是本杰明·富蘭克林?黃西的反應是:啊,他是我們小區商店遭搶的原因(百元大鈔上有富蘭克林的肖像)。又問什么是憲法第二修正案?黃西的反應還是如是,但寓意卻有不同(該修正案保證了公民持槍的權利)。反應過來的人是覺得有趣極了,大笑不止,而沒有反應過來的人依舊一腦門漿糊,當然對美國生活不了解的人,更是無從知曉其中玄機。

在黃西看來,說段子抖包袱是一種令人回味的智力游戲,也因此,他不贊同把他比作美國的“小沈陽”。他說的雖然有很多是關于中國移民的故事和笑話,但終究是美式笑話,一種自馬克吐溫而下的傳統,充滿智慧、思考、和諷刺的力量,此外,還有點伍迪·艾倫式神神叨叨的氣質,和國內那種動輒就來段戲曲、歌曲的單口相聲區別很大。也許去年紅極一時的周立波“海派清口”倒跟黃西的美式笑話更對口一些。

黃西目前還在奮力多寫段子,越來越多的演出邀約讓他感到壓力。今后會不會專職從事喜劇,黃西自己尚不清楚,畢竟有房子要供,有孩子要養,面對現實,他只有兩頭努力。他是我們身邊千千萬萬個追尋美國夢的中國人之一,只是他的夢想非常特立獨行,曾經遙不可及,不過他居然一步一步離那個夢想越來越近,這是他與眾不同之處。我很慶幸能有這樣的機會,在那樣陰霾的雪天,坐在一個溫暖有趣的人身邊,閑聊平淡生活中一個正在實現的傳奇。這個確實其貌不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不僅讓美國民眾、也讓我們自己了解到,我們可以如此沉默,但我們也可以如此幽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ow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