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Hostel 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兩年貓鼠變身 |
2009-12-12 12:50:38 - Hong Kong Guesthouse
|
|
香港賓館
原本肩負趕走非法一日游使命的集散中心,如今門口卻擠滿黑票提,且車輛也被「非法租用」,客源不到非法一日游的1/40;旅遊局有關人士稱,此困局和定位模糊、經營理念落後有關 來源:新京報 作者:楊萬國 在和「非法一日游」展開市場爭奪的2年中,北京旅遊集散中心遭遇失敗。 香港旅館 2005年,北京傾力撮合7家企業出資成立北京旅遊集散中心,試圖爭奪被非法一日游佔據的市場份額。但由於經營理念落後,經營方向模糊,致使集散中心常年虧損。原本牽頭組建中心的北京郊旅公司和歌華集團一度要撤資,退出集散中心。 對此,旅遊局考慮給予集散中心資金和稅收的優惠。中心計劃在2008年接客量達到30萬人。 每天中午12點至2點,張兵(化名)周圍總會聚攏很多黑票提(指非法「一日游」中負責攬客的人)。他是北京旅遊集散中心的保安。他常成為黑票提攬客的工具。 「我們都是中心的工作人員。」當那些黑票提在張兵面前這樣向路人介紹時,張兵只是附和著點頭或者不吭聲。 那些黑票提胸前都佩戴「北京旅遊集散中心業務員」、「業務經理」等工作牌,向路人推銷「八達嶺一日游」。 北京旅遊集散中心(簡稱「集散中心」)由北京市政府傾力撮合7家企業合資成立。成立之始即肩負趕走非法「一日游」的使命。 但自2005年9月開業以來,集散中心的旅遊市場一直被非法「一日游」圍困蠶食。去年集散中心只佔據一日游市場份額的0.4%。而非法「一日游」所佔份額是中心的40餘倍。 北京市旅遊局執法大隊副隊長楊權曾經參與「中心」籌建。他說,這和集散中心本身定位模糊,經營理念落後有關。 清理黑票提遭威脅 「我們沒有執法權,也沒有辦法應對。」面對黑一日游,集散中心現任副總經理張巖一臉無奈。 8月6日下午1點,記者在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南角的「集散中心」看到,十多位身穿制服,胸前懸掛「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工作證」的人穿梭其中,向遊人散發小名片。 約10分鐘左右,先後有十多位遊客在中心大門口被那些人員攔下,一番宣傳後,這些遊客即報上自己電話號碼,登記「一日游」。 之後,一名「業務員」攔住記者遞上名片,上面印有「北京集散中心」、業務員姓名、聯繫電話和舉報電話等字樣。 記者表示懷疑時,該男子掏出身份證證實身份,並指著中心停車場內幾輛車身噴著中心LOGO的大客車,說「不騙你,明天我們就在這裡上車,坐這個車出發。」 記者擺脫他後進入大廳看到,偌大的大廳內,沒有什麼遊客進來咨詢。一位女職員說,中心從不到門外攬客,外面的都是黑票提,那些名片肯定是假的。 該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中心門口有幾十個黑票提長期在這裡攬客,甚至進入大廳把客人拉走,該中心的旅遊宣傳冊在大廳一上架即被黑票提一搶而空。 一位曾擔任該中心副總經理的人士稱,他們曾經驅趕黑票提,結果員工被毆打。「有人帶話給我,再不識相小心被做掉。」「報警也沒人管。若有用,非法一日游早就被打掉了。」 「我們沒有執法權,也沒有辦法應對。」8月6日,集散中心現任副總經理張巖說。 8月7日記者和上述「業務員」聯繫後,果然乘上了一輛標有集散中心LOGO的車輛。對此,集散中心宣傳策劃部經理張忠義承認,確實有部分印著中心字樣的車被非法「一日游」租用。 集散中心相關人士介紹,當初巴士股份向中心提供了70輛大巴,大巴出廠時即噴了上中心LOGO。但是即使在旅遊旺季,中心每天也也用不完這些車。中心就同意巴士公司閒置車輛出租,「原先約定車輛不能租給個人,以防止被非法一日游利用。但後來局面失控。」 「中心」宣傳策劃部經理張忠義表示,下一步中心將進行調整,不再把這些車輛租給非法「一日游」組織者。 正規旅遊「軍團」高調出世 「成立中心,就是希望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散客旅遊服務,逐步佔領北京一日游市場,趕走非法一日游」。 北京旅遊集散中心籌建於2003年。北京市旅遊局副局長顧曉園說,正是因為北京非法一日游一直屢打不絕,才考慮在打擊的同時,建立集散中心搶佔一日游的市場份額。 北京一日游市場形成於上世紀80年代末,當初國內遊興起,北京成為大量旅遊散客匯聚的中心。這些來京的遊客無一不希望去長城逛逛,但卻不知如何出行。此時,北京僅有的幾家由外事接待部門變身而來的旅行社,忙於接待境外遊客,根本無暇顧及大量的旅遊散客。 到90年代,北京旅行社漸多時,卻正是全民出境游的熱潮。顧曉園說,「那時旅行社都忙著做賺錢的出境游生意去了,北京一日游市場還是沒有正規旅行社介入。」 2000以後,正規旅行社開始把目光轉向龐大的「一日游」市場。無奈經過近20年發展的非法「一日游」已經自成體系,牢牢地控制了市場。「旅行社服務跟不上非法一日游,成本也高。堅持一段時間後,有的乾脆退出。」 在這個背景下,北京旅遊集散中心高調出世。 顧曉園介紹,北京兩位副市長曾擔任「北京旅遊集散中心籌建工作協調小組」組長,旅遊局、市交委等市府18個委辦局和北京18個區縣政府聯合組成籌建工作協調小組。 在北京市政府撮合下,北京巴士等4大上市公司共同注資3000萬成立北京旅遊集散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一般的企業不能使用「北京」兩字,經北京市政府特批,公司獨享「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名稱。 2005年9月20日,「中心」正式開業。「中心」的一個發車中心被特許安置在天安門廣場的西南角,旅遊局出面協調,在寸土寸金的天安門廣場側邊剷去了一大塊綠地建成停車場。 「成立中心,就是希望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散客旅遊服務,逐步佔領北京一日游市場,趕走非法一日游」,成立伊始,北京市旅遊局的楊權開始為中心爭取種種優惠奔忙,「北京旅遊局還先後投入600多萬元宣傳費。」 參考「上海模式」失敗 集散中心一位知情人士介紹,中心連年虧損,如今每月虧損60萬。 在集散中心成立之前,楊權曾和中心的領導一起去上海考察旅遊集散中心的運作經驗。他說,上海旅遊集散中心成立比北京早了5年,且是政府下屬事業性單位。 楊權覺得,參照上海模式,讓集散中心成為旅遊局下屬的一個事業單位,「這樣中心可獲得巨大財政支持,以度過最初的虧損期。」 去年5月,楊權調研北京集散中心常年虧順狀況時,一度建議把中心改建成旅遊局下屬的事業性單位。 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則選擇一步到位,直接成立了「北京旅遊集散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由北京公交集團、首旅集團、北京市郊區旅遊實業開發公司及歌華集團共同注資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