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倉:「薄利」才能「博覽」
世博會,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國家形象展示,其背後更是一場「暗潮湧動」的經濟盛宴。有專家稱上海世博經濟效益是北京奧運會的3.49倍!世博會素有「經濟奧林匹克」之稱,因其多次扮演著引領世界經濟走出蕭條的重要角色,對於整個世界經濟有很強的推動力。有說法認為,這其中蘊含的商機以千億元為單位,而為了分享mini storage這塊「蛋糕」,各路諸侯已摩拳擦掌。
10月31日閉幕之後,上海世博會「經濟效益」這門課最終的「大考得分」是多少,現在還是個未知數。「世博經濟效益是北京奧運會3.49倍」,我們當然樂見上海世博會經濟上的「高效益」,且能達到「3.5倍」更好。現在,關鍵要有一整套科學而合理的營銷策略。
顯然,這裡的「3.49倍」的理論根據是世博會184天估計有7000萬參觀者,也即大約每天入園50萬人左右。能不能達到這個每天大致的50萬入園人數?當然,世博前3天共有56.5萬人入園,平均每天不上20萬人,那是因為「指定票」;自5月4日起「平常票」後究竟每天還有多少人入園還有待觀察。不過,還有兩個因素,作為組織者與經營者是必須考慮到的。其一,「要跟老天商量」。世博會正好卡在夏季,且上海夏季一般高溫多雨,這多多少少會影響人們入園游覽。其二,「價格因素」,不說storage門票,且說,4月底,有報導說「上海酒店價格比平日約漲兩成」,5月初又有報導說,世博園內「湘菜館一份平常的辣椒炒肉標價120元」。所以,我就擔心,世博會期間,包括世博園在內,上海會不會因吃住價格過高嚇退一部分遊客而人們呆在家裡「網上看世博」、「電視上看世博」?
上海世博會要想吸引遊客7000萬,除了優質服務之外,經營者們不僅僅為自己考慮「怎樣多賺錢」,更應該為遊客考慮儲存「物美價廉」。畢竟,從經濟的視角來看,世博會,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買賣雙方大聚會」,如果只有「賣家的吆喝」而無「買家的參與」,「世博經濟效益是北京奧運會3.49倍」—— 那只是「一廂情願」。
「博覽會」,不僅包括世博期間,世博後還有「一軸四館」的自存倉遊覽,做生意要有戰略眼光,要「放長線釣大魚」,切不可只做「一錘子買賣」。對此,除了商家的自覺行動之外,世博會的組織方,包括我們的新聞媒體在內,都有個「引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