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r-[權威解讀]教育部最新推出的高校“特色專業” |
|
剛剛過去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留給人們心靈陣痛之余,也促使很多年輕人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然、應對災難,幫助受災同胞,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對于有志將來一展身手的考生來說,地質學、建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由此進入志愿填報的視野。在任何時候,將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及社會需求相結合,都是富有遠見的明智選擇。近一年來,教育部、財政部啟動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著力打造了一批高校特色專業,從國家戰略層面為青年們提供了一個規劃未來的參考手冊。 第一批420個和第二批707個高校“特色專業”脫穎而出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還是借鑒前蘇聯模式,這種模式很重要的特點是按專業劃分來培養人才。 因此,專業建設的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是我們建設特色專業的初步想法。” 5月2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促進高校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強化實踐教學,幫助學校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品牌,十一五期間,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分5批在高等學校立項建設3000個左右的特色專業建設點。 在這5批特色專業建設點中,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是依據國家需要,在優先發展行業、緊缺專門人才行業和艱苦行業中,選擇若干專業領域的專業點進行重點建設,由地方和高校推薦,教育部、財政部擇優遴選,每個專業點給予80萬元的經費支持。 第二至第五批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選擇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專業點進行重點建設,由各地和高校按照規劃,結合實際,擇優推薦,每個專業點給予20萬元的經費支持。 2007年8月和10月,教育部、財政部先后啟動了“第一、二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的申報工作。通知下發后,各高校申報十分積極。“以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為例,420個專業是從455所學校申報的1809個項目中,經專家評選和網上公示產生的。”該負責人說。 2007年年底,第一批420個和第二批707個專業從全國高校3.2萬多個專業中脫穎而出。這些專業符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具有較長的辦學歷史和良好的辦學傳統,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聯系密切,改革富有創新性,堪稱高校專業的“特色隊伍”。 據悉,2008年度“第三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的推薦遴選工作已于近期啟動。 考生可從不同院校的特色專業了解國家的戰略布局 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遴選和建設,一方面可以促進學校制定出一套好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包括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及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探索與建設,從而推動全方位的教學改革。另一方面,特色專業建設重點是強化實驗實踐教學,大力推動產學研結合,實現教學內容和社會需求的對接。同時,通過特色專業建設點的建設,集成有效經驗和實踐效果,形成該專業建設的相關參考規范,以點帶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對廣大學生而言,推出這些特色專業的意義又何在呢?其實,翻閱特色專業建設點的名單不難發現,這些分布在不同院校的特色專業,不僅能反映出各高校的優勢資源和辦學特色,而且還能幫助考生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國家的戰略布局。 “圍繞國家的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確定特色專業,是我們的一個主要原則。”該負責人介紹說,在篩選特色專業時,為體現這一原則,遴選標準參考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以及去年8月教育部、發改委等7部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等。 記者看到,這份七部委發布的人才培養工作意見中,在國家重點領域緊缺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中明確寫道:當前要優先支持農業、林業、水利、氣象、地質、礦業、石油天然氣、核工業、軟件、微電子、動漫、現代服務業等重點公益、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以及新興產業的緊缺人才培養。 在教育部、財政部于今年年初公布的2007年度420個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名單上(詳情可登錄www.zlgc.org查看),既有清華大學的微電子學、復旦大學的軟件工程等傳統名校的傳統優勢專業,也有貴州大學的采礦工程、忻州師范學院的漢語言文學等人們平時不太熟悉的學校和專業。 為何名不見經傳的忻州師范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也能入選?對此,該負責人解釋說,該校有一套很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每年都派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到貧困地區學校開展“扶貧\0 |
- Jun 03 Thu 2010 16:44
Tutor-[權威解讀]教育部最新推出的高校“特色專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