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你倉長沙開啟地下交通時代 開通多條過江隧道自存倉 

2009-12-12 11:09:17 - 儲存 

mini storage  20日上午9時18分,湘江之畔,營盤路過江隧道開工。

開工現場熱鬧而火爆——大家都趕來見證一個歷史時刻:過江隧道的開建,即將開工的地鐵,過江隧道與地鐵相攜而來,開啟長沙市「地下交通時代」。

「長沙市開啟地下交通時代。」奠基結束,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面露喜色,「這將給長沙百姓帶來交通便利,同時將極大地帶動長沙及長沙先導區的快速發展。」

對於長沙這樣的大城市,地下交通是一種戰略選擇。發達國家很多大城市上班族乘坐地鐵上班,武漢等地均開通了過江隧道,既省時又舒適。

專家介紹,東京的汽車保有量達700多萬輛,比北京300多萬輛多得多,但堵車情況遠不像北京,其奧秘在於較高的用車成本和地下密如蛛網的軌道交通。長沙則遠低於北京,去年長沙市機動車達到了59.4萬輛。

城市化程度越高,拓寬道路的代價越高。武漢漢口新華路拓寬,僅僅4公里,拆遷就用去7000多萬元。而且在地面上,對道路進行強行拓寬和延展,會傷害到城市肌理、城市文化。

橋還是隧?地面還是地下?這個爭論在建第一座湘江大橋時就存在著。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長沙市委、市政府就著手探討解決湘江過江通道問題,但究竟是建橋樑還是打隧道一直爭論不休。

同時,網上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不少網民認為,應修隧道。年嘉湖隧道的修建,讓很多人看到,地下交通的便利,目前「橋隧之爭」已成為過去,過江隧道的開工,給當年的爭論劃上了一個句號,往地下發展,已成定局,長沙進入地下交通時代。

多條過江隧道初織地下路網

「交通將更便利了。」昨日,開工現場,附近居民都趕來觀看效果圖。住在沁園春小區的潘曉安女士試圖在效果圖上尋找自己家的位置。「隧道修通了,對於我們除了交通更方便外,路面上沒有帶來其他不適的改變。」潘女士放心了。

而一位負責人在現場解釋,在修建過江隧道時,路面將不會受到任何破壞,只在修匝道時,對兩邊道路有整修。

「湘江穿長沙城而過,河東河西的發展全部要靠橋樑來溝通,修橋太多對於城市規劃來說,很難佈置,而且還必須得考慮到洪水情況。隧道從湘江下面通過,就避免了以上的問題。」橋樑專家、湖南路橋集團原副總經理、原湘江三橋施工總負責人趙克祥說,過江隧道將是城市佈局規劃的一個趨勢。

不僅修隧道,而且將修多條過江隧道!9月1日,一份最新的《長沙市交通發展示意圖》貼進了各個社區,廣泛徵求市民對未來交通規劃的建議與意見。在這份由市規劃管理局2009年8月新擬的示意圖上,可清晰地看出湘江上擬再添六條過江通道,除了營盤路過江隧道外,還包括人民路過江通道、勞動路過江通道、南湖路過江通道、蔡家衝過江通道以及福元路大橋。

營盤路隧道開工,到2012年,長沙市民便可感受從湘江底部穿江而過的快捷。如果六條過江通道打通,地面過江壓力將消之無形,不用限行,也不用堵車。

此外,今年的7月29日,湖南省首條城市穿河公路隧道——長沙湘江大道瀏陽河隧道已全線打通。

地鐵構建地下「十字架」

過江隧道打通湘江兩岸交通的腸梗阻,城市內部的交通網絡也將來個大提速,領銜這個提速的是地鐵。

這個月底,時速可達70公里,比公交車更先進的交通工具——地鐵,將開始走進市民的生活。長沙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擬於本月28日正式動工。這意味著,原來在媒體、在書本中描繪過多次的地鐵,再過5年,市民就可在家門口乘坐了。

在地鐵的規劃圖上,一縱一橫的地鐵1號線和地鐵2號線構建了一個黃金「十字架」,這個黃金「十字架」,意味著在長沙的地下,坐上地鐵,可以橫縱穿越這個城市。這和過江隧道一起,搭起一個立體的長沙地下交通網絡的大框架。

資料顯示,到2010年,我國約有13座城市新建軌道交通26條線,總長度1200公里。由此帶動的地鐵經濟,更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一著棋。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oweb 的頭像
    seoweb

    hkseo

    seow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